后勤部
 
首页后勤简介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后勤党建服务指南绿色校园校园基本建设下载专区
通知新闻
 后勤动态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新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行动起来“清水、灭蚊”预防登革热
2014-09-05 11:39  

据报道截至到8月21日,全市累计报告本地病例699例,分布于越秀335例、南沙109例、海珠85例、白云73例、荔湾44例、番禺25例、天河23例。输入性病例23例,无重症、死亡病例。登革热有继续扩散的态势,防控登革热疫情形式较为严峻。全院师生要立即行动起来,“清水、灭蚊”预防登革热疫情!

虽然进入初秋,广州高温多雨的天气依旧明显,一次降雨,就会导致大量蚊子的孳生。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传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这些蚊子叮咬了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之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就会把病毒传给另一个人。一般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发病(通常为5至8天)。一般表现为:起病急,24-36小时内体温飙高到39-40℃,然后又突然降温,体温“突起骤降”的是其特点。同时伴有乏力、胃口差、恶心、呕吐等,有的病人还有较为剧烈的头痛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等全身疼痛。血常规会发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迹象。典型的病人还会出现皮疹、出血等症状(被花蚊叮咬,易染登革热;高热、头痛肌肉痛要警惕)。如出现以上症状者,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他人。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在临床上对登革热的病人多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如:高热时用物理降温,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的病人,补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清水、灭蚊”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伊蚊的幼期(卵、幼虫和蛹)主要孳生于室内外各种容器积水中,包括水生植物、盆、罐、缸以及竹头、树洞等。积极行动起来清洁环境卫生,彻底清理容易积水的容器。控制了蚊虫,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学院各系部办公室内的水生植物,像富贵竹、万年青、绿萝等,应每隔3至5天换一次水,并洗净根部和容器,以防有残余的蚊幼和蚊卵黏附在水生植物根部和容器壁上,或改用沙养。

(2)各系部要立即行动起来,清除各种闲置容器积水,如盆、缸、罐等,并将其倒置,清除无用的容器。花盆托盘的积水每天也要清除。

(3)各系部要全体动员,在开学前后彻底进行一次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清除垃圾,特别时破盆烂罐、瓶子、瓶盖、蛋壳、一次性餐具等容器。同时,对于系部所属周边环境也要进行清及时清除沟渠、特别是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彻底清除积水、垃圾、淤泥,确保办公场所、校园环境及学生宿舍环境卫生清洁。对于难以或不能清除的积水(如水生植物等),及时报告后勤集团杀虫缓释剂的投放,这样可长期保持对伊蚊幼虫的杀灭作用,避免其孳生。

(4)学生宿舍根据条件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在办公室午休者,休息前用电蚊拍灭蚊。

(5)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时可带上蚊怕水、清凉油、风油精或喷液,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将维生素B1 3至5片溶解于水中,擦拭暴露在外面的肢体,能驱除蚊虫叮咬。六神花露水可驱蚊。 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 汗液排出体外,也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6)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如遇有从登革热高发区域来院同学出现发热伴骨痛/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助诊断。

(8)各班级、宿舍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发现迹象及时上报医务室,以便其对学生发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发病并做好学生的病情跟踪。

后勤处

2014年9月4日

关闭窗口
五山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 463号  邮编: 510640
燕岭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 495号    邮编: 510507
Copyright © 2010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后勤部 技术服务: Gewen Studio